職業分類是基于人類社會分工衍生出來的具有群體性認同特征的規則性活動,源于社會發展需求所形成的專門性特定分工類別,依賴于人類社會勞動所形成的職業發展,進而推動人類社會進步。不同歷史時期的職業分類多以典籍等文獻形式記載。如我國春秋戰國時期的《考工記》,以反映科技及工藝水平時代特征的早期寫實性職業分類思想,記述了當時手工業社會分工活動中木工、金工、皮革、染色、刮磨、陶瓷等六大類30個職業。隨著時代的發展,《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作為我國現代職業分類的成果形式,以法律為依據,系統性與規范性地描述了國民經濟行業發展進程中的社會分工活動現狀,成為國家人力資源管理社會化、科學化和規范化發展的基礎指南。
基于科學性、先進性、客觀性、適用性、開放性、國際性等原則所制定的國家職業分類大典,全面、準確、科學、客觀、充分反映基于現階段我國經濟社會和科技發展所形成的社會職業實際業態變化,已成為反映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的“晴雨表”、引領產業轉型升級發展的“風向標”、規范人力資源開發管理的“標準尺”,特別是在促進技工教育和職業培訓改革方向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引領作用。
新時代正值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之際,《職業教育法》《關于加強新時代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技工教育“十四五”規劃》等一系列法律法規政策,旨在強化服務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就業優先戰略的中國式職業教育現代化發展之重要使命。技工院校以培養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職業教育人才為重任,須繼承和發揚服務產業經濟和實體經濟辦學方向,以促進就業為導向、以技能提升為目標的人才培養傳統,以及學制培養與職業培訓并重的辦學特色,密切關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職業變遷,以新技術、新技能、新職業理念統領技工教育改革發展與技能勞動者成長成才。
對于技工院校而言,國家職業分類大典引導學校教育教學改革與人才培養主要體現在如下四方面:
其一
國家職業分類可指導學校準確把握人才培養定位,著力凝練辦學特色。國家職業分類將社會職業分門別類進行了系統化的描述,明確了不同職業的技能要求和行為規范,有助于引導技工學校確定自我辦學方向,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就業率;通過學校專業群與職業分類體系中職業族的對應分析,明確學校所培養的職業人才在國民經濟發展與職業分類體系中的行業屬性及類別定位,對標專業設置與各職業從業人員的綜合職業素質要求,分析技能人才培養與行業企業用人單位職業崗位需求的吻合度,前瞻性預判人才未來發展需求,并根據市場需求提供相應的教育教學及職業培訓。
其二
國家職業分類明確了各類職業的行業歸屬,職業描述中基于工作任務的分析,將職業技能等級功能分析與用人單位實際工作過程建立了相關性,可引導技工院校深化產教融合,加強與相關行業的合作,促進學校和企業之間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同時,互惠雙贏助推行業企業從業者整體素質的不斷提升。
其三
動態調整的國家職業分類反映社會職業的更新發展,可為技工院校的教育教學改革提供參考和借鑒,通過開展專業體系與職業分類體系對應分析,為學校調整適合本地區和行業發展需要的專業和課程設置提供方向性引領。現階段,適應我國數字經濟、綠色經濟發展需求,《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2022年版)》標注了158個新職業信息,包括新生的97個數字職業和134個綠色職業以及23個數字綠色融合職業,此類新職業信息可幫助學校加大數字技能、綠色技能培養與培訓,優化基于數字化、綠色化發展理念為表征的智能制造、綠色環保專業課程設置、教學?法和評估體系,提?學生的適應數字職業與綠色職業發展所需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為職業教育培訓新專業設置、教學內容更新、新教材與新課程開發等提供依據,更精準地適應?業和社會的發展需求,進而實現人才培養和社會需求同步。
其四
國家職業分類有助于技工院校與時俱進開展學生就業和創業指導。不同類別的職業活動與經濟和社會發展相互關聯,不同職業崗位對勞動者的知識和能力結構的要求不盡相同,現今社會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科學技術進步,社會職業構成和職業活動產生相應變化。部分舊職業逐漸消亡,同時一些新職業不斷涌現。面對不斷變化的社會分工,勞動者就業、企業用人、教育培訓工作等均需要客觀、準確和及時的職業信息指導。依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以及人力資源市場的發展變化,分析、研究和預測職業分類最新變化,通過國家職業分類確定的職業描述信息探尋技能型人才職業行為模式,可幫助學生了解各個行業不同職業的素質要求,為學生提供具有時效性的職業規劃和就業指導,幫助學生順利就業或創業,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率和質量,為用人單位提供高素質技能人才。從學生自我職業生涯規劃角度,通過國家職業分類信息,可全面系統了解當今社會職業分布、職業活動內容和工作任務及方式,更加準確地把握專業知識與技術應用的關系,激發自主學習的動力,找準職業發展定位,提高就業競爭力,為自我成長成才奠定良好的基礎。
職業是人與工作對象相結合的活動,隨著時代的發展,尤其是科學技術的浸入,職業始終在變化之中、現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技術,元宇宙等正逐漸改變人類社會分工活動的原有形態,新時代的職業不斷衍生新業態,國家職業分類體系不斷被動態調整,技工院校須始終關注國家職業分類的更新,并以此作為“導航儀”,指導技工教育教學改革與人才培養的未來發展。(本文作者:國家職業分類大典修訂專家委員會委員 張元)
(本文來源于“技工教育網”。)